抗疫情,读经典,待春光——关于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与建议之一

发布时间:2020-02-11 点击数:0 作者:教科所管理员

抗疫情,读经典,待春光

——关于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与建议之一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刚刚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寒假,没有走亲访友的聚会,没有有拜年贺岁的热闹,没有庙会旅游的酣畅……甚至连小区也不能随意地出入,邻里的相见也要退后几米,微笑的寒暄需要隔着厚厚的口罩。而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开学”:见不到老师,看不见同学,没有跳哒着蹦进校园的欣喜,更没有满怀期待的“开学典礼”。但是我们的心始终彼此连在一起,我们听家长、学校和祖国的话,共克时艰,与大人们一起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除了在网上参加学校的课堂直播和完成作业以外,我们还能利用这个特殊的时期来做什么呢?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读书的话题。

相伴经典

首先,建议大家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书。那么读什么书呢?我建议大家要读经典著作。鲁迅的《朝花夕拾》、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这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名著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读之可以开启智慧的大门,拓宽生命的宽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如果再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再去读一读毕淑敏、史铁生和余秋雨的文章。每读一部好书一篇妙文,就像结识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你虽然没有见过他的面,但是你在他的文字里早已受到了他的指点。看过,读过,就不会再忘记,会融进血液、化入灵魂,即使多年之后,扉页已经转黄,词句变得模糊,但是那份感动和对生命的提升,已然入心,永生不忘!

边读边思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经典,比如:快翻慢品、朗读默读、勾画圈点,批注感悟,摘抄佳句,记录心得……哪种方式都可以去尝试,但是记得,必须要融入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这样来比喻,所读的经典就像一粒粒品种优良的种子,必须在思想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才能长成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对于一本书,如果我们只了解了故事情节,那只能叫“翻书”;如果我们开始理解人物性格和形象了,那可以叫做“看书”了;如果我们能站在历史和人性的角度,来思索感悟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情感了,那么这才是走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层面。文章是用作者用思想和情感构筑的殿堂,每一篇里都有都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或者是他刻进他灵魂深处的难以湮灭的人生故事,我们要做到,通过自己的感悟思考,披文入情,“走近”它,然后“走进”它!

读无字书

读书,当然要读有字的书,去读经典的名著佳作,在翰墨文海里学习先贤崇高伟大;读书,更要去读无字的书,在自然和社会里感悟人性的勇敢和高尚。古人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就是这个道理。读有字的书给我们以知识和力量,而读无字的书能帮我们找到人生之舟的彼岸和航向。在这场疫情中,涌现出了很多无字的书,我们要细细品读:心系百姓勇赴疫区的李克强总理、耄耋之年披挂上阵的终南山院士、舍生忘死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 “疫”往无前坚守岗位的人民卫士……这些人就像是一本又一本行走的书,让我们读懂了“责任”和“奉献”的含义。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场疫情当做一场考试,而把这些英雄当做指引我们人生的参考书吧,我们师生一起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苏子瞻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个假期,过成这一个溢满浓郁书香气的假期,那必定是一个愉快幸福的学习旅程。每一个徜徉在书墨中的学生,他的生命面容不可能不被感染得优雅靓丽;而每一个遨游在书海里的孩子,他的灵魂品格没有理由不被熏染得挺拔高贵。那么,让我们一起嗅着书香,带着希望,温柔耐心,静待华夏大地上旖旎的春光!

(撰稿:石家庄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工作坊成员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