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边缘教师走出临界状态

发布时间:2019-04-12 点击数:0 作者:初中室

www.jyb.cn 2014年03月19日 作者:顾兴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可是有一部分教师一直处于“边缘”或者“临界”状态。如何帮助这部分教师成长?

  边缘教师的三种状态

  据美国《学校管理者》杂志(The School Administrator)报道,许多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都将监管边缘教师列入他们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该做些什么才能让他们增强能力,坚持工作呢?该杂志相关人员的研究和建议富有启发性。

  第一类是那种没有掌握基本有效的教学技能而又无助的边缘教师。这可能因为接受的训练较差或者没有真正领悟良好的训练。如果问题出在较差的课堂训练(虽有较好的学业成绩)上,那么计划就必须重新制订以提供建设性的辅导和良好的专业提升指导。此时,聘用教师的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就必须负起重责。培训机构应该免费提供补习课程,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监督和鼓励。加倍训斥无济于事,唯有强有力的帮助才能见效。

  第二类是自身有压力和问题的教师。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亲人病重、婚姻挫折或者经济拮据。具有任何此类问题的教师都可能由一个好教师滑落成一个边缘教师。这些教师不同于上面讨论的教师,必须区别看待。

  鉴于这种情况,学校相关负责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见面和谈话。有时候过多的干预会适得其反。在大多数此类情形下,教师需要有一个人同情地听他诉说而不是同情地劝慰。你可以、也应该说几句重要而真诚的鼓励、支持、尊重和关怀的话语,仅此而已。

  鼓励是关键。教育管理教授唐·福尔回忆曾经同这样一些临界教师见面的情形。在听完教师们的问题和表达完他自己的支持之后,大多数教师会离开他的办公室,第二天就从临界消沉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展示其优秀教师的能力。他们所需要的就是有人,尤其是他们的上司倾听和说几句鼓励的话。

  这类教师大多数都是一时乱了方寸,缺乏交流。让他看到你的支持和尊重,他们自己就会振作起来。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问题立马就解决或者他们的临界状态就从此消失。为了保险起见,你们双方至少应该制订一个小小的行为矫正计划。

  第三类也是最棘手的一类,是那种业已形成一种“态度”,即脑子转不过弯的教师。这里所指的是那些有明显性格问题、长期消极的教师。态度有问题的教师必须立即面对和认真解决,因为任何教学人员的消极态度都可能迅速蔓延开去。

  正确对待边缘教师

  这种教师大量存在,他们的行为包括过多地批评行政当局,指责其他教学人员或自己的学生、疏于课堂管理、个人烦恼或不履行职责等问题,过分计较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意见或建议。

  劝导那些具有顽固态度问题的教师,关键是尽快而又着重告诉他们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必须表明你希望在态度和课堂表现方面所要看到的那些进步,明确表示你希望如此。

  随时去纠正教职工中长期的破坏性心态不只是学校行政人员的事情。教师自己也有责任寻求专门的帮助去解决。如果教师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那么这本身就是辞退程序启动的信号。

  然而,如果这种“最佳”方案对一个边缘教师无法奏效该怎么办呢?如果精心设计的改进计划完全无法推进又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会把这一问题转嫁给另一个学校,指望这些教师在一个新环境中有所好转,表现就会好起来。然而,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样就能解决问题。据说在校长们中间有这样“交易”临界教师的:今年你接收我的,明年我接收你的。这是一种怯懦的方式。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学生的最佳利益出发,在A校表现不好,往往在B校依然表现欠佳。

  如何帮助教师直面问题

  校长可以把不称职的教师叫到办公室并对他说:“我们在一起工作半年了,我们正努力让你的教学技艺有所好转。你有很多优良品质,但可惜的是你没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们发挥出来,所以我无法再推荐你续签下年的合同。我建议你重新认真地进行一次职业规划。祝你好运,顺利找到一个新的职位。无论你想到哪里,我都会协助你转到新岗位上去。”

  这种做法适用于具有20年教龄而且行管部门评价尚令人满意的教师吗?是的。这有可能,因为在一开始你就表达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时间要求、咨询和约见,而且有据可查。

  如果此人已接近或符合实际退休条件,你可以说:“如果你希望的话,我会乐意为你寻求各种退休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只能由你来决定。但我真的很乐意提供帮助。”

  这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要向你的区域办公室求助,使用准确、合情、合理、合法的语言。

  当你遇到他们并鼓励他们去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这些边缘教师可能很烦,但这应该是暂时的。此外,如果对不称职的教师不能一视同仁,那么,那些优秀的教师就会忐忑不安。

  如果管理层没能作出应有的决定,优胜劣汰,贯彻执行有效的教学人员发展计划,那么,教师的整体表现就会下滑,形成消极态度。

  教育工作者自己应在教学中负起责任来。建设性的教学改革不是发生在政府办公室或者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的,改革是从有效的课堂教学开始的。(作者顾兴梁,单位系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19日第7版